开店创业
想摸清商铺周边人流?这几个精准评估方法得记牢
开铺子的都知道,人多的地方生意不一定好,但人少了肯定难成。可怎么才算把人流摸透了?不是数个数就完事儿,得知道哪拨人是你的客,啥时候来的最勤。
蹲点记数得讲究门道。别光傻站着数,带个折叠凳在店门口坐下,假装玩手机,眼睛余光扫着来往的人。早中晚分三段记,比如早上送孩子上学的时段、中午写字楼放饭的点、晚上遛弯的时辰,各记两小时。记的时候分三类:快步走的(多半是赶路的)、慢悠悠晃的(可能逛街的)、在附近停留的(比如买瓶水、等公交)。连记一周,保准能看出门道 —— 上周三下雨,傍晚人少了三成;周末下午带娃的家长比平时多一倍,这些都得在本子上标明白。
借工具也有巧劲儿。除了红外计数器,现在不少外卖平台有 “热力图” 功能,放大看周边的红色区域,颜色越深人越密,还能看不同时段的变化。不过这图得结合实际,比如写字楼区中午红得发紫,晚上可能就成了浅蓝色。有条件的话,找附近便利店老板唠唠,他们的收银系统后台能看出每天的客流高峰,照着他们的时间段调整自己的营业时间,错不了。
周边的 “隐形信号” 得读透。地铁口的闸机次数能折算人流,一般 100 次进出对应 80 个步行的;学校放学时,校门口的人流能辐射周边 50 米,卖文具玩具的就得盯着这个点;甚至看路边共享单车的停放量,早高峰堆得多的地方,说明上班族集中。这些零碎信息拼起来,比单一数据靠谱多了。
最关键的是观察 “停留度”。有的人路过时头都不抬,有的人会瞟两眼橱窗,还有的会停下脚看招牌 —— 后两种才是潜在客户。记着留意他们的穿着打扮:穿西装的多,说明附近写字楼密集;穿校服的多,可能得备点平价小物件。把这些看在眼里,比数多少人走过更有用。
说到底,摸人流就像跟街坊聊天,得慢慢品,不能急着下结论。多花几天功夫,把人来人往的规律琢磨透,开店心里才能有底。